2023-04-02 19:05  诗词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代·白居易《暮江吟》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0daa9748bcb5.aspx
 
  背诵
 
  暮江吟
 
  白居易〔唐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收藏
 
  下载
 
  复制
 
  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参考资料:完善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34-5352、吴大奎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53-254
 
  句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这句诗的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赏析
 
  白居易纯粹写景的作品很少,这是一首颇为人称道的小诗。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
 
  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顿感轻松惬意,于是写下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吴大奎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53-2542、陈友琴等.白居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48
 
  赏析三
 
  《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
 
  展开阅读全文∨
 
  赏析二
 
  《暮江吟》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如果只从《暮江吟》的标题看,此诗似乎应始终歌吟“日落前后”的暮色江景,但诗中“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夜”字,以及“露似真珠月似弓”,则明显地是在写“夜晚”。按《辞海》里的解释:“露是空气中水汽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发热量,使得地面或地物表面的温度低于气温(但仍高于0℃),而凝结在其上的水珠。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由此可见,此诗标题与内容有不相吻合的地方,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理解此诗时一定要把握住这个特点,不能机械地只从标题去理解内容。有人认为,此诗的标题与内容中的时间不完全相符是作者的疏忽或失笔。其实,这种情况在唐诗中是很常见的,如杜甫的《日暮》就从黄昏
 
  展开阅读全文∨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来源:暮江吟 关键字:暮江吟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
   暮江吟
湖畔简历库(www.hupian.cn)致力于高质量知识类免费分享,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知识获取更便捷!

上一篇: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下一篇: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及赏析_毛泽东_古诗文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