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1 23:07  个人简历
  李兰娟抗疫事迹,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个人身高籍贯简历信息
 
  李兰娟,女,汉族,中共党员,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夏履镇夏履桥村。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2],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理事长[3]。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夏履镇夏履桥村;1970年被大队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学习;1974年9月—1975年6月在浙江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系学习;1993年10月—1996年10月任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1996年10月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1996年11月—2002年6月任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8年3月—2008年3月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党组书记;2002年6月—2007年6月任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4月任温州医科大学病毒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4]2021年3月,任海南真实世界数据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42]李兰娟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尤其是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态研究[5]。
 
  中文名李兰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市
 
  出生日期1947年09月13日
 
  毕业院校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传染病学》《感染病学》《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主要成就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
 
  丈夫郑树森[6]
 
  性别女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早期经历1947年9月13日,李兰娟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夏履镇夏履桥村。1960年7月,从绍兴夏履中心小学毕业后,被保送到绍兴三中[4]。1963年,被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中学(现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录取。高中毕业后,她回到夏履镇做教师,并在省中医院学了针灸。之后,大队筹办农村合作医疗,大队支部书记请她去做赤脚医生,李兰娟的从医之路从此开启[4]。1970年,被大队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学习[4]。年轻时期的李兰娟年轻时期的李兰娟工作履历1972年4月,在校期间的李兰娟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6月,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后,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任主治医师(至1993年10月)。1974年9月—1975年6月,在浙江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系学习。1983年9月—1984年1月,在浙江省卫生英语进修学校英语口语班学习。1984年8月,在中国丹麦培训中心学习了两个月的微生物学。1986年,申请到了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青年科研基金,开始进行人工肝技术的研究。1993年10月—1996年10月,任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1996年10月,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李兰娟李兰娟李兰娟李兰娟李兰娟李兰娟李兰娟李兰娟李兰娟李兰娟李兰娟李兰娟1996年11月—2002年6月,任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8年3月—2008年3月,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党组书记。2002年6月—2007年6月,任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2002年,任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组长,主持制定了中国《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治疗指南》。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工作中,李兰娟对浙江省“非典”防治提出并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措施。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医药卫生学部(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学)[5]。2018年1月,团队获“2017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7]。2020年2月11日,进入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ICU(重症监护室),分析了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并给出治疗方案。在她的防护服上,写有“武汉加油”几个大字[8]。2020年3月31日,浙江省援鄂重症新冠肺炎李兰娟院士医疗队凯旋[9];4月,任温州医科大学病毒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10]。疫情中的李兰娟2021年12月2日,郑州市三院再次牵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及50余名国内、省市知名专家,齐聚三院北部院区,为当地居民送上大型义诊、院士坐诊、会诊等健康服务。[44]主要成就科研成就科研综述李兰娟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尤其是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态研究。作为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创建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获重大突破。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从微生态角度来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还从基因的角度首次揭示肠道菌群与肝硬化的秘密。[5]首次揭示重型肝炎病人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阐明了肠道微生态变化与重型肝炎发生、发展的关系,丰富了重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理论;提出B/E值为肠道定植抗力的新指标,为肠道微生态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成功培育出无菌大鼠(已通过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鉴定),建立了无菌动物实验研究平台;注重细菌耐药研究,引领细菌耐药研究小组发现六个β-内酰胺酶新基因型;率领课题组成功培养分离出SARS病毒并完成全基因测序,系中国大陆第二株登录GenBank;首次发现PBMC中有复制型SARS-CoV存在,对揭示“非典”的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11]。李兰娟创建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ALSS),使得急性、亚急性重肝病死率从88.1%降低至21.1%,慢重肝从84.6%降至56.6%;主持制定ALSS技术规范作为全国标准,推广至全国;建立中国第一个永生化人源性肝细胞系;创建四步灌流分离肝细胞新方法;构建新型混合型人工肝;首次揭示重肝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12]。2013年3月,以李兰娟为首的中国科学家在H7N9禽流感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论文《人类感染活禽市场来源的新发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临床分析和病毒基因组特征》在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13]。学术论著截至2016年12月,李兰娟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在Nature、Lancet、NEJM等SCI收录杂志发表200余篇[11]。主编出版了中国首部《人工肝脏》《感染微生态学》和教育部规划教材《传染病学》等专著36部[14]。出版日期名称作者出版社2018.08《本科临床传染病学配增值第9版》李兰娟,任红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08《传染病学第9版人卫版》李兰娟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03《传染病学第3版》李兰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05《感染病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李兰娟,王宇明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03《肝衰竭新进展》李兰娟著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10《中医学临床百家肝衰竭新进展》李兰娟著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10《数字医学导论》张绍祥,谭立文,李兰娟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07《感染病学八年制/配增值》李兰娟,王宇明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07《新型智能医院第3册》李兰娟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06《埃博拉病毒病》李兰娟主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02《传染病学高级教程珍藏本》李兰娟主编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02《人感染H7N9禽流感》李兰娟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1《李兰娟院士集》李兰娟编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11《走出就医的误区感染科》李兰娟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08《感染病学研究生第2版》李兰娟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07《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与实践英文版》李兰娟主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07《医学微生态学研究生》李兰娟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06《临床病例会诊与点评传染病分册》李兰娟主编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03《传染病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第2版》李兰娟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8《区域医疗建设指南电子健康档案临床文档规范应用示例》李兰娟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03《数字卫生标准化》李兰娟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2011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肖永红,李兰娟主编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十二五教材传染病学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与利用》李兰娟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0《感染微生态学》李兰娟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09《人工肝脏》李兰娟主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05《重大传染病社区综合防治实施方案和操作规程试行版》李兰娟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01《2010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Mohnarin)报告》肖永红,李兰娟主编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09《感染与化疗研究进展》李兰娟主编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05《传染病学》马亦林,李兰娟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04《传染病学高级教程》李兰娟编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03《传染病学第2版》李兰娟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7《传染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李兰娟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04《传染病学》李兰娟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6《传染病学》李兰娟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6《手足口病》李兰娟主编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04《医务管理工作实用手册》李兰娟编著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04《感染科常见病用药》李兰娟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医防整合: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理论与实践》李兰娟主编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05《农村社区常见多发疾病科普手册》李兰娟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12《健康体检指南》李兰娟,骆华伟,陈卫东主编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浙江省卫生强省建设课题研究报告》李兰娟主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03《重点传染病的防治》李兰娟主编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01《传染病学》李兰娟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李兰娟主编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感染微生态学2版》李兰娟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04《人工肝脏》李兰娟主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慢性病预防与保健》李兰娟主编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医疗设备管理实用手册》李兰娟主编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青春期教育读本》李兰娟主编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健康教育读本》李兰娟主编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学术交流李兰娟主办第一、第二、第三届国际暨全国人工肝会议,和日本等国家开展专业协作,任国际血液净化学会中国理事。多次主办了国际、中国国内学术会议,并应邀赴日本、意大利等国讲学和交流,与日本冈山大学建立人工肝合作研究关系[5]。承担项目截至2018年11月,李兰娟先后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20余项[14]。科研成果奖励截至2016年12月,李兰娟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11]。时间项目名称奖励名称1997年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研究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重型肝炎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革兰阴性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AmpC酶研究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浙江省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学和防治策略研究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生物人工肝用细胞源与混合型人工肝的研究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7年感染微生态学建立及应用研究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15]2011年肝衰竭人工器官替代治疗研究省部级一等奖2012年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应用研究省部级一等奖2013年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16]2014年首次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五)[17]2015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治研究的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社会团体一等奖2015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排名第二)[18]2016年《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省部级2017年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排名第一)[19]人才培养教育理念李兰娟认为,科学科研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要大力培养,不仅要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还重在德育。她对学生做科研一定要严谨求实,绝对不允许任何虚假。当博士生、硕士生来到李兰娟的团队,作为导师的她就让学生先把研究方向定下来,然后由他们自己去发挥、思考,然后拿出一个方案来做开题报告,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科研能力。李兰娟觉得培养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能力培养,让他们善于思考,善于做课题设计,善于研究,善于写作。所以,这不单是在科研上要培养,更重要在道德、做人这方面还要培养他们,培养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20]。教学推广从2001年起,李兰娟每年举办一次人工肝的推广班,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治疗方法无偿教授给更多医生[14]。荣誉表彰时间荣誉表彰1999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5]2010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4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4年中央电视台年度科技创新人物[21]2014年“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2]2016年6月1日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23]2016年第九届谈家桢科学奖临床医学奖2020年3月18日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24]2020年5月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5]2020年7月浙江首届科技大奖[26]2020年9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7]2020年9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8]2020年9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29]2020年12月2020年度十大人物[30-31]2020年12月18日《2020中国品牌人物500强》第33位[32]2021年2月首届“科普中国最高荣誉奖”[41]2021年9月26日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43]2021年12月2021中国品牌人物500强[45]2022年3月第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46]社会任职时间担任职务2006年11月—2011年11月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主席2007年—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第六、七届副会长2008年01月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2008年03月—2013年0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33]中华医学会理事、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组长中国女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传染病学》主编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主任教育部生物与医学学部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病专科医师分会会长国际血液净化学会理事浙江省医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名誉会长[34]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人工肝中心主任《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感染病杂志》主编《中华传染病杂志》《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副主编2020年2月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35]2020年8月中国医疗医药应急保障体系联盟名誉理事长[36]2020年12月《自然》杂志2020年度科学界十大人物[37]2021年3月海南真实世界数据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42]出版图书传染病学作者名称李兰娟作品时间2004-1-1《传染病学》是由作者李兰娟著,200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个人生活李兰娟的丈夫郑树森,是肝胆胰外科专家、器官移植及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38]人物评价李兰娟作为中国人工肝的开拓者,她创建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获重大突破。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从微生态角度来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39]。(杭州医学院评)李兰娟承担SARS、手足口病、地震灾后防疫、甲型H1N1等传染病诊治研究任务,尤其在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救治研究中取得众多原创性成果,获中国国内外高度评价,为中国传染病诊治做出了重大贡献。(浙江大学评)我们可以看到,在疫情发生以来,李兰娟等一批专家,已经成为全国亮眼的明星、具有影响的意见领袖、重磅的担当。他们的专业意见被亿万民众所听从,他们奔忙的身影被亿万网友所牵挂。[40](中国新闻网评)人物影响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5月25日上午,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树森、李兰娟两位院士发起设立的“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在浙江大学成立。该基金为专项公益基金,将重点对在医学科研与临床领域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的中国杰出科技人才进行奖励,培育国际一流的医学科学家。树兰医学奖2014年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理事会设立了“树兰医学奖”,致力于中国医学人才培育,以发展教育、扶植新秀、奖掖群贤为宗旨,重点对在医学领域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的中国国籍(含港、澳、台地区)杰出科技人才进行奖励,培育国际一流的医学科学家,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医学科学的发展。捐出奖金2020年7月17日,浙江首届科技大奖奖金有300万元。李兰娟院士表示,要把全部奖金捐出来用于人才培养促进科技发展,计划把奖金的1/3奖励团队,2/3捐给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树兰人才基金,奖励和培养人才。[26]
 
  参考资料
 
  1实验室概况>人才队伍李兰娟.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2015-08-18[引用日期2019-04-6]
 
  2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儿童、青少年同样需防护病毒_.网易新闻[引用日期2020-01-25]
 
  3学院领导.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引用日期2020-12-19]
 
  4绍兴“赤脚医生”李兰娟领衔完成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浙江新闻.2018-01-09[引用日期2020-02-09]
 
  5医药卫生学部·李兰娟.中国工程院[引用日期2019-03-24]
 
  6李兰娟院士除夕再进京丈夫郑树森院士为妻烧年夜饭壮行.网易[引用日期2020-02-5]
 
  7浙大李兰娟院士团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新浪网[引用日期2018-01-8]
 
  8李兰娟防护服上写着武汉加油.环球网百家号.2020-02-12[引用日期2020-02-12]
 
  9最新!李兰娟院士医疗队凯旋(多图).海外网[引用日期2020-03-31]
 
  10温医大成立病毒研究院为新冠病毒治疗防控提供更多科研力量.浙江在线[引用日期2020-04-12]
 
  标题:李兰娟
 
  来源:百度百科

来源:百度百科 关键字:李兰娟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
   李兰娟
湖畔简历库(www.hupian.cn)致力于高质量知识类免费分享,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知识获取更便捷!

上一篇:朴树的经典歌曲,中国内地男歌手、音乐制作人、影视演员朴树个人身 下一篇:王金婵个人简历,副主任医师李玉婵个人身高籍贯简历信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