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2 19:10  诗词
  人之初,**本善。**相近,习相远。苟不教,**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宋代·王应麟《人之初》
 
  背诵
 
  人之初
 
  王应麟〔宋代〕
 
  人之初,**本善。
 
  **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收藏
 
  下载
 
  复制
 
  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出生之初,禀**本身都是善良的。
 
  天**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就会发生改变。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人小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注释
 
  初:开始,开头。
 
  **:**格,
 
  展开阅读全文∨
 
  王应麟(1223—1296),南宋官员、经史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相传《三字经》为其所著。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c63ec0741fe2.aspx
 
  王应麟
 
  王应麟
 
  王应麟(1223—1296),南宋官员、经史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相传《三字经》为其所著。►12篇诗文►21条名句
 
  收藏
 
  下载
 
  复制
 
  详情
 
  完善
 
  猜您喜欢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宋代·王安石《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背诵
 
  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王安石〔宋代〕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收藏
 
  下载
 
  详情
 
  完善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die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宋代·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辛弃疾〔宋代〕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die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收藏
 
  下载
 
  详情
 
  完善
 
  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宋代·苏轼《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背诵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苏轼〔宋代〕
 
  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
 
  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来源:人之初 关键字:人之初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
   人之初
湖畔简历库(www.hupian.cn)致力于高质量知识类免费分享,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知识获取更便捷!

上一篇:静夜思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白古诗_古诗文网 下一篇:悯农二首·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绅古诗_古诗文网

发表评论